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7 (第2/4页)
半切桶旁,等着杜师下令。是否能精确掌控浸泡时间,可以看出杜师的水平。 掐好时间,杜师一声令下,藏人们便立刻将浸泡在水中的竹篮捞起,沥干水分后用布盖上防止干燥。这些米,要在第二天一早上甑。 洗好米,将用具收拾干净,这一日便没有其他活要干了。蒸米是在第二日寅时开始,夏越回家沐浴吃饭后,便早早躺下歇息了。 头一次蒸米又称为上甑,意味着一年酿酒工作的正式开始。巨大的甑桶高高架起,寅时正,便有负责蒸米的釜屋开始生火。 夏越与其他藏人称量洗好的米,十五公斤的米经过浸泡后,重量变为十九公斤半,吸水率大约为三成二。将吸水率记下后,藏人们将米倒入甑桶内,推平表面,盖上白布,开始蒸第一桶米。 半个时辰之后,杜师也来到甑桶旁,与釜屋一同看着甑桶,等着掀开白布的时机。 酿酒最重要的就是蒸米,好的蒸米是酿酒成功的第一步。杜师和釜屋依靠蒸米的气味判断时机,藏人们在一旁都很紧张地等候着。 又过了一会儿,一直盯着甑桶的釜屋突然转头看向杜师,杜师点了点头:“可以了,掀开吧。” 白布一掀开,夏越便拿着木铲踩上了梯子,与另一个藏人一同翻搅蒸米。蒸气将夏越紧紧包围着,米香扑鼻而来,那是一种没有水分的气味,有些像干草一般,非常清爽的香气。 蒸米被翻搅了几遍后,便有肩上扛着木桶的藏人来到甑桶下,将木桶举了上来,夏越用木铲把蒸米铲到木桶中。刚刚蒸好的米非常热,但藏人没有一个喊烫,一声不吭地将装满蒸米的木桶扛上肩,运送到干燥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