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 (第2/4页)
和两件薄薄的衣裳,春苗坐上三叔的自行车后座, 去大河口上初中了。 孩子们的心情就跟那“叮铃铃”的车铃一般, 雀跃,期盼。盼着自己也有坐上后座的一天,盼着这一天快快到来。大人们则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金黄的稻谷、沉甸甸的玉米棒子正待收割。 这可是整个牛屎沟上千号人最主要的口粮来源, 全村倾巢而动,早出晚归。甭管腿脚不便的,还是大肚子的,就连四岁不到的幺妹也加入秋收大军。 大人在前头割稻谷,孩子们在后头捡谷穗,最后称重核算为相应的工分。 这种时候, 孩子多, 尤其是勤脚快手的女孩多就成为一种优势。不用晒大太阳, 不用吹一身谷灰,友娣和春晖总有办法让姐妹们捡到最多最好的谷穗。 相比她们的如鱼得水,隔壁杨家兄弟可惨咯。 笨手笨脚, 好好的谷穗被他们踩碎,粘在稀烂的泥土里抠不出来, 连累杨发财被张爱国狠狠骂了一顿。 杨老太趁割稻的时候偷偷摘了谷穗往他们篮里扔, 被其他人看见告发, 又被张爱国狠狠骂了一顿。 黄柔心头一动, 张爱国历来和杨家穿一条裤子, 人前人后叫得可亲热,现在为点小事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发作,把杨家母子骂得狗血淋头,这是……事出必有因啊。 想到闺女丢的河蚌,她心头的怀疑愈发深了。 经过半个月的观察,她把偷河蚌的怀疑目标锁定到两个人身上——杨发财,周树莲。 知道幺妹什么时候去放鹅,清楚崔家什么时候没人在,这样的人自然只有邻居。杨老太那咋咋呼呼的脾气,要真拿了她早嚷嚷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