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1 (第2/4页)
的尴尬 四月底,贾琏启程远赴福建。 五月,因市舶司的设立与宣传,京城掀起了一阵海贸浪潮。 大周海禁多年,西洋遥远,便是海市已开,一时也没有外人入境。但本国商户却可出海,也能将这消息传过去。海贸利益巨大,不乏有勋贵之家想捞一把。然而高利益也就代表着高风险。尤其,此时的航船其稳定性,抗风性等等都与后世的不能相比。 可以说,纯看老天爷脸色。 因此林砚不得不又设置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许以出海人员高额薪资,另返航后,商家取船上货物利润总额的一成,按职位高低选取不同的比例分给船员作为红利。如此,以海上获利之丰,便是最末等的船员,一次出海所得也够得上自己做其他工累死累活大半辈子的收入。 若不幸在海上遇难,商家会给予高额抚恤金,并安排其子之一为自家工作,保证家中生活来源。无子的,便惠及父母遗孀,若不愿受雇,可选择额外的一百两慰问金,与此前的抚恤金不冲突。但其家庭日后境况,再与商家无关。 当然,这等措施是不好由朝廷颁发,强制执行的。恐会适得其反。 林砚与司徒岳想了个法子,设立船行,在自家试行。招聘之时,便将此等惠利一一标出,竖了个牌子摆在门口。过往行人都能看到。 这一手出来,应聘市场立刻发生了变化。 大周海禁多年,国内已鲜少再有出色的舵手和水手。大多只有内河运行经验,与海上不能相比。若要找老手,必得是当年出过海的。这批人也是目前各位想要谋取海上暴利的商家竞相争夺的人选。 林砚与司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