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_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9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92节 (第4/10页)

际上只是为了给山东诸地的地方官留一点面子;这两千火枪兵已经算是皇帝老底中的精锐,带着这样的精锐南下,无论官职大小,都是钦差。而皇帝舍得派出这两千精锐,也算是豁出了老本一把梭·哈,真是摆烂十余年罕见的魄力与果决,足以令尚存希望的大臣们欣喜鼓舞,不能自已——而且,这种魄力居然是用在折腾倭寇而非折腾修仙上,那就更让人喜悦了。

    手握这样一支关键的底牌南下,戚元靖振奋之余,更不乏惶恐;人家只是萌新不是傻子。拿到部队物资后稍稍在心中估算一回,立刻就能明白这一次进军的份量,仅仅建军的开销与军费的投入,就绝对是匪夷所思的投资——可问题是,这样一笔重大紧要的投资,期待的当然也是至关重要的回报。自己这浑无根基籍籍无名的山野武人,这能承受起如此的期许吗?

    出于某种本能的谨慎,戚元靖一路上表现得非常小心,与兵卒同饮同食同起同卧,一应cao演与战务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逢大事小事,还都处处禀报随行的穆国公世子,充分表达了恭顺的态度。

    不过,穆国公世子依然秉持了上虞时的态度,除了在火器运输方面的专业问题发表意见之外,其余军务统统是沉默对之,只在汇报后答一个“可”字,将吉祥物的身份诠释得非常到位,严谨遵从飞玄真君传令南下时不得干预军务的口谕;也正因如此,军中不知有穆而唯知有戚,权责统一军令整肃,主将运转起来亦如臂使指。

    在军队即将抵达山东境内时,戚元靖却从锦衣卫处收到了极为惊人的消息——沿海的线人一路追寻倭寇行踪,却发现大小船只出没于东南海涛之上,群聚蚁附往来如织,马不停蹄的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