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_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6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61节 (第3/10页)



    ·

    被天书用断章耍了一手的飞玄真君当然非常不快,在当天拉长了一张龙脸吓哭了贴身伺候的两个太监和五个宫女,并在多次试图查阅后续内容无果后大发雷霆, 几乎要发誓再不主动查阅天书——之所以是几乎, 当然是因为每次发誓后不过半个时辰,真君就实在百无聊赖忍耐不住,又要打开光幕查看内容, 殷切的期望着谪仙人能为自己这个天子再补充一段;但天书依旧是冷漠无情, 丝毫不肯为尊贵的帝王通融,于是皇帝也就愈发的阴晴不定, 搞得寝殿内伺候的人都很痛苦。

    这种好像全身有蚂蚁在爬的日子过了两天。到第八十七次打开光幕时,闪动的标题下忽的跳出了新的一段:

    【……在研究大安一朝的财政状况时, 史学界通常将朝廷的收入形象比拟为一条形如西文“m”的波浪线。大安高祖皇帝开国之初百废俱兴,在大力开拓荒地并鼓励生产之后,财政迅速从元末的凋敝荒凉中恢复过来,呈现一路上升的趋势;而至孝宗年间,以废盐政“开中法”为标志,随着政事荒废及体制运转的失灵,国库收入缓慢下降,虽经杨廷和、张璁等有识之士连番的改革,但终究难以挽回国力下降的势头。

    到此为止,一切都很符合政治规律。如大安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外力介入,一个体制总是很难在内部改正自己的弊病。体制运转的失灵几乎可以算是根基上的顽疾,小打小闹的改革最多只能减缓恶化的速度,几乎是不可能恢复往日的荣光了。如此平稳的衰竭,直至财政崩溃,就是绝大多数封建王朝的宿命。

    但之所以是“几乎”和“绝大多数”,正是因为在案例中多了大安这个绝对的例外。以现在的统计而论,大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