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5 (第1/4页)
把这封帖子送到宛宛案头上了。这事儿自然是要应承下来的,唐宛宛写完了回信,晏回略略瞥了一眼, 盯着上头的“甄”字皱起了眉头,说她写错字了。 写错就写错罢, 唐宛宛按他说的改了过来。晏回却对着她感慨了好半天“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业精于勤荒于嬉”的。 唐宛宛听得头大,寻思着自己不过是写错一个字而已, 怎么在陛下口中就成了天大的事了。 到了第二天,她把这事忘了,晏回却记得牢靠。他把在边关时两人传的几十封信都找出来,拿着唐宛宛的回信一封封点评:“运笔不畅, 用词不妥。你瞧瞧,其中还夹杂错字,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二十六封信里头竟有十七个错字。” 唐宛宛每封信都要写十几页,十七个错字也不算多。可晏回花了大半天时间点评,就为了举多个例子告诉她:“你该练字该读书了。” 唐宛宛被他说得有点脸热,一离了学馆哪有需要她提笔的时候?除了偶尔给诰命夫人回帖,连给爹娘写信都少,想爹娘的时候直接回娘家就好了。 以前她的字还能堪堪称一句“有形无神”,这会儿连字形都不像样了,除了端正再没别的优点。没法子,只能乖乖听陛下的话,把落下的功课都捡起来。 晏回索性挪了地方,把奏章都从御书房搬回了长乐宫。两人挤在一张不够大的桌案上,他批奏章,宛宛就在旁边照着诗经一字一字地抄。 她手边的这几篇长赋是陛下专门给她挑出来的,上头好多生僻字,写蝇头小楷特别累,唐宛宛不满地嘀咕:“为何要抄诗经呀?礼记论语什么不行,诗经这么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