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7章 (第3/3页)
些人眼看你在遇刺,也碍于你的规定不敢向前,你这是自作自受,苦果自吃了吧。】 【后来,嬴政在与荆轲的缠斗中,他将自己身上的泰阿宝剑挪到了后背上,以背拔的方式抽出了那把青铜剑,这才将砍到了荆轲的左大腿。 荆轲被这么一砍,立刻就行动受阻了,没有办法跑动的他,只能奋力投出最后一击,将带毒的匕首扔出去。 当然他也没有击中,匕首飞到了柱子上,秦王嬴政又挥刀砍向荆轲,荆轲一共被砍了八处。 荆轲自知此次已经失败,绝无成功的机会了,于是他认命了,说道,他这次刺杀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想劫持你,而不是我荆轲没有能力,我是因为想劫持活着的你,导致我束手束脚而已。他表明自己是想要拿着约契报答燕太子。 秦王的侍卫这时候上前,将荆轲给斩杀了。 《史记》在记载这一段内容中,用了好几次,秦王又惧又怕,这样的字眼,但我们想想,秦王嬴政本身就是个临危不惧,情绪稳定、深沉的人。 且这刺杀又不是人生头一遭的事情了,对方还只有这么一两人,可以说嬴政最开始顶多只是吓了一跳,但不至于像《史记》记载的那样吓得惊慌失措,荆轲死掉后还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 后世总有人会用“秦王绕柱走”来调侃嘲笑嬴政,但……在大殿上那么多人,那么拥挤的位置,嬴政在危机时刻,手上没有可以反抗的利器时,能在一瞬间迅速根据地形,借着柱子来为自己争取时间,这难道不是值得赞颂的吗?为什么“绕柱子走”反而变成了贬义呢? 好了,以上就是广为流传的、明面上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但是其实在文字背后还有一些被大众忽略的细节。我们接下来说一说,品一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