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枕黄粱 (第2/12页)
,或许他老人家如今已被气死。独子出逃,父亲再若去了,不知母亲尚余生意否…… 然而寒琅一年来再未提起父母,亦不曾设法打探。 饶是如此…… 踏着山路,寒琅边想,叹一口气,再又加紧脚步向青山深处行去。那时换来的银两,连同雨青余下的头面首饰业已全部当换了雨青的药。他一年来苦读医书,依着省信先生药方,紧盯雨青病况,一副一改。药方天衣无缝、无可斟酌,雨儿还是渐渐躺下去。 他知她纠结伤心什么,可他不能说。因他无言可劝。 雨青醒来,屋中仅她一人。表哥又不在。 寒琅几乎每日清晨都要向山而行,采撷药草,回去为雨青煎服。如今方知雨儿药方金贵,参、茸、松贝母,一应俱全,一副就要数十两金。雨青边吃,边也取笑,表哥养了吞金兽。 山中采的来甘草、贝母,却生不出人参、鹿茸。采不来的,只好拿了银子城中去换。幸而寒琅还有一手工笔,每日入城专为世宦巨贾描画容像。他亦不客气,一幅收取数百金。饶是客人殷实,听他要价仍是咋舌,却也无奈。 酬金收来,不曾焐热,转头便一齐送与生药铺换了本草。各家客人皆觉奇怪,画酬如此之贵,画师却从来一身贫寒相。 寒琅清晨入山采药,回来转身便下山为客人作画,入夜方归。分明抛舍了礼义家乡只为相守,雨青如今却每日望不见哥哥几眼。 哥哥不在时,总是山下一位秦婆婆上山照应,陪雨青说些闲话。秦婆婆眼里,这对外乡人好生奇怪。生得年画儿上的仙童一般,却是一身破衣烂衫;说起话来文绉绉半懂不懂,身上却没几两银子;分明对望时眼神拉得出丝,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