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有相无相 (第3/5页)
更难得的是小宛已然把自己最真诚的情感付诸于琴中,在夜间听到此曲,已然不是一个怨妇的形像,相反像一个豆蔻年华的姑娘家在春江边上,映着月色,对月抒情,充满了对人生美好未来的渴望与期盼,同时也感怀着此时身在青楼的不安与抗争。 曲声与歌声中同样充满着小宛姑娘寻觅知音知己的那一种情窦初开的渴望。 王穿品味着小宛姑娘所抚的春江花月夜十分投入,几乎忘却了自己来此是做什么的,像一个真正的文人雅士,完全沉醉在乐曲之中。 当然对于这个小宛姑娘王穿还是认真的品味了一番,若说初见玄静之时觉得玄静有如水中之荷,未出水却已含香而待。 那么这个小宛姑娘就有如待放的一朵野玫瑰,可以想像得到将来盛开之时那种香艳斑斓的景像。 若说这个姑娘就是后来让世人留恋传颂的秦淮八艳之董小宛,那么王穿也相信,毕竟从此女的举止仪态来看,比之富贵人家的大小姐也不惶相让,甚至更体现出一种知书达礼的儒雅气质,却又与富家小姐不一样,带着一股野野的芬芳气息。 这种感觉让王穿也生出一种莫名的罪恶感来,毕竟对一个小自己尽二十岁的小姑娘产生如此罪恶的想法,实在是有违一个君子的高洁。 但想着此小宛就是董小宛,那想想传于世人董小宛的悲凉身世,王穿又不仅心生同情,既愿此女就是董小宛,又不愿她成为后世人眼中秦淮八艳的董小宛。 当然王穿还是看了看那个和尚,那个来春楼寻欢的和尚。 此时和尚同样十分自得,对是一种自得的情绪,像是自己在亲手抚此曲一样,眼中看小宛姑娘的神色又与刚才看徐夫人的神色不一样,而是带着一种慈详,像一个老僧一样,眼中无有波澜,却透着十分亲切的感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