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5 (第3/4页)
背景的限制。” “是这样,”山一湖说,“诗人的创作很大程度被他所生活的时代影响。所以他们确实肩负起了年轻诗人的责任,发出了时代的怒吼,只不过在后人看来过于聒噪了。我以为新诗只能这样了,但新的世纪又带来了新的曙光,当物质充沛,思想自由,人们可以开始关注自己内心世界之后,诗自然而然便发生了变化,那分散开的河流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又重新聚在一起,失散的传统意向,被摒弃的中华文明,披上了新的面纱,重新注入了河流,向前奔腾而去。” 山一湖道:“404神秘的管理者只为图书馆提供诗歌,却无法阻止我们获得信息,我们仍然可以在诗歌的发展轨迹中听到了那文字背后汹涌的河水声,感受到这水声承载着怎么样的时代阵痛。这是一段已经完全发展了,没有任何一条链条断掉的完整过程,你有没有察觉出,这很像是我们在上一场任务中遇到的问题,每一次人类似乎要消亡的时候,总能从过去吸收力量,在当下汲取营养,重整河山再待后生。” 赵政道:“人类是顽强的生命,就算是在和平年代,也没停止克服艰险。” 他大概明白了山一湖的态度,人类的发展轨迹可能需要宗教的鼓舞,但更多的是靠一辈一辈薪火相传,尽管人总是在祈祷神的庇佑,但他们其实并不需要神,只需要一个地方,寄托他们的强烈愿望。 山一湖说:“神的退场是必然趋势,我想我们没有做错什么,女娲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一切,然后做出了选择。”接着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赵政,那我们又在哪里呢?” “在这条河流中,我们又留下了什么踪迹,你能找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