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民国之燕燕 第169节 (第2/6页)
但是—— 杨玉燕:“外国工厂给的钱多。” 这是一个很黑色幽默的现实。 使用包身工的工厂,大多数是中国人开的,全是江南那边的商人,豪商。 外国人开的工厂呢,有工会,按件计酬或按月发钱,少归少啊,但赚得更多一点。 就是外国人开的工厂未必全在中国,也有的需要坐船去外国工作,但每个月都可以寄钱回来,邮船可以把钱和信都给工人的家人带回来。 一些人不愿意离开家乡亲人,就想到中国人的工厂做事。一些人想赚更多的钱,就愿意签合同去外国的工厂做事。 学生们主动要求帮他们的忙,他们就说要帮忙就把他们介绍到工厂去干活吧。 可学生哪里有门路呢? 就是家中有产业的,也都只用自己家用熟的工人,不会随便从外面雇人。 于是,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曲线救国式的帮助穷人的办法,那就是他们通过多多购买商品,来帮助工厂的商品多销,工厂的商品卖得多了,肯定就需要扩大生产,就需要更多工人了! 只要工厂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厂,就肯定要雇中国人干活,那他们帮助穷人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了! 哦耶!多么完美的逻辑链!通顺且毫无问题! 杨玉燕听到这个运动之后,沉默的举了手,沉默的加入到了这个运动之中。 所以,她的做法就是——多买一条棉布裙子。 苏纯钧和前面开车的司机都扑哧扑哧的笑起来。 杨玉燕:“……别笑了!” 就算可笑也不许笑!明明他们很认真! 第183章 买四条 百货公司位于一条岔路口,占据了两条街道所有的门面,它高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