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_第1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4节 (第1/6页)

    好念诗的小文青都知道,诗三百,以《蒹葭》诗境最为凄迷。

    王国维赞它最得风人深致, 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一个调调。

    现代干脆解《蒹葭》为爱而不及的情诗。

    哪个少年怀春时, 没想着白月光在软面抄上摘“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咳, 只是放到科举里,它就绮靡不起来了。

    总不好对着一群白胡子老头,喊江对面的美女你看过来罢?

    科场大伯们爱的调调, 是一本正经代圣人言。

    可圣人在水中央能干什么好事?诸如黄五之泥石流, 搜肠刮肚大约也只能想到, 阁下是下水搓澡?还是江中捉鳖?

    不怪学子们犯难。

    实在是单拎一句无甚意义的句子, 逼着人牵强附会,忒得不讲武德。

    顾劳斯原以为生平最恨, 就是考鲁迅窗外为什么三棵枣树。

    命题人刁钻,有问为什么是三棵,不是两棵一颗, 有问为什么是枣树,不是桃树梨树。

    可进了三次科场,顾劳斯艰难微笑.jpg

    原来现代那些,都是咱迷人的老祖宗们玩剩下的。

    四书五经成书久远,言辞博奥, 又兼版本驳杂,十分枯燥难啃。

    历代虽然都有解经人, 大儒们或肃本清原、明经辨义,或抒发见解, 以弘大道,在本经基础上,又出注、疏、正义、传、笺等一众衍生本。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一句都解得明白,也不是每一句都有解。

    单说题面这一句。

    汉时解《诗》有齐鲁韩三家。自孔夫子旧宅凿出古文本子,又有号称师承孔子的毛诗后来居上,因这一版三句话不离讽谏、诗教,最得统治者推崇,被视为正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