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_第1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5节 (第1/5页)

    最终他不得不服。

    于治水一事而言,此图优于军备图甚矣。

    卷轴宽半米,长尚不可知。

    城池、汛守、烽堠、寺观等虽都隐去,但各处山岳、支流、湖泊,几笔勾勒,竟比军备图更为完备。

    展出部分,虽只有宜昌至湖口的荆江段部分。

    但他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清晰明了的江山俯瞰。

    “快,你二人快上去帮忙展卷。”他甚至迫不及待地自行指挥起来。

    顾影朝腾出手来,便主动做起了解说。

    “江河之源,具在乌思藏都司。

    不过黄河北上入陕甘,长江南下入天府。

    金沙、岷江在川汇流,自此称川江,水患大抵也是自此地才有。”

    青藏高原自古地广人稀,汉人极少涉猎,更遑论窥其全貌。

    自古官家都默认“黄河之水天上来”,工部现有河道辑录,也只称江之源在岷。

    这说法还真真是头一次听说。

    不说他人,顾影朝第一次见那两道蚯蚓般的河势曲线,也足足费了半月才消化。

    “先人划长江为三,自川江起至湖广宜昌,上曰蜀,下谓巴,此乃上游;出宜昌至江西九江湖口,汇湘、沅、汉、赣水,合称荆江,此乃中游;出湖口至京沪,合皖江、扬子江为下游。

    历来水患最重的,便是这中段。”

    当着一众大员的面,青年徐徐道来,不紧不慢。

    他的沉稳,倒是叫这图又可信了十二分。

    三段论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