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6 (第3/4页)
偏生打着尊奉上国的旗号,时刻表现自己,这就让人抓着漏洞了。 不过,被光幕弄得有些焦头烂额的李芳远,想到李成桂可能因为立幼子而导致本国受到上国责问,心里还有种异样的幸灾乐祸的喜悦——真是该啊!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来朝 祁元询宴请完朝鲜使团, 次日退朝后,乾圣帝就将他唤去询问经过了。 若只是寻常宴饮也就罢了,可是朝鲜使团抵达京师当天, 光幕就放出了靖安大君的生平, 说祁元询在宴会上只会依照前例,什么都不做, 那就太扯了。 乾圣帝依照自己对儿子的了解, 判定这个儿子肯定会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为了防止祁元询再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搞出大新闻, 他是肯定要了解祁元询的计划与进度的。 宣武帝、乾圣帝与祁元询,这祖孙三代对藩属国的态度, 皆有不同。 宣武帝立了那么多不征之国,理由已经写得很明白了, 与中原比起来,这些小国治起来劳心劳力又没有多少好处, 倒不如干脆只让他们朝贡就算了, 隔得远的, 不愿意来朝贡,大周不带他们玩就是了,轻易动兵要不得; 祁元询则是因为前世先知了诸多的历史发展,对这些藩属国,都抱有警惕之心,认为仅仅实行朝贡制度, 让这些藩属国抱大腿,对大周的益处其实是不怎么大的; 乾圣帝则又是另外一种态度了, 他不像宣武帝一样, 对这些属国是否朝贡抱有一种比较佛系的态度, 他的想法很简单, 就是重现盛唐之时万国来朝的盛景。 所以藩属国朝觐大周天子,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