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7 (第3/4页)
剩下了争议之地这一项,朝鲜那边也很快搁置下来,服软了。 对他们来说,现在要紧的,便是请上国加恩。 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因为光幕有预言李芳远有杀弟逼宫之事这样的前科,国中对朝鲜的托词皆是不以为然的。 只是静观其行事。 好在李芳远还知道为自己保留几分颜面——好歹是大周亲册,何必专门走野路子坏自己名声——陈情说显妃康氏逝后,其父李旦悲不自胜,也病倒了。芳硕年幼,不堪大任,又以芳远为大周所册、昆弟共推、朝野咸望,才让他做了朝鲜的监国世子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他都是清白的。 至于原世子李芳硕与其兄李芳藩如何,李芳远没说,大周这边也默契地没问。 上皇愿不愿意管这件事先不说,今上嘛,却不一定看得上因爱受封的原世子,起码在身世相类上,李芳远是有加分的。 处理首尾又过了两个月,乾圣二年二月,祁元询才准备启程回京。 长久没有更新的光幕,终于在他临行前,送了他一份独特的临行礼物: “(乾圣元年)十一月,时仁庙为太子,居北京,受命署理朝鲜事。朝鲜国李旦,前言请立世子而后改,其善变至此。 仁庙以其五子芳远有定鼎之功,昆弟乐推、朝野咸望而称之。旦不听。 …… 闻朝鲜事,(仁宗)顾谓左右曰:长幼不分,有功不立,此李旦取祸之道也。 是故太上皇定鼎,便立嫡长,此乃父子相亲、兄弟相睦之正道矣! 归后,作以教子,尤称太&祖之训。” ──── 背后说人话还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