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 (第2/4页)
起码,以祁元询本人的角度来说,自从大伯去后,堂兄成了太孙开始,他就越来越不适应与堂兄的相处了。 当然,若他还是那个普通的赵王世子,太孙对他的态度说不定不会有什么变化,情况差就差在,光幕显像,他们家和太孙一系已经有了根本的冲突。 因为秦王、晋王已经被光幕预言了死期,赵王已隐隐成了诸王之长。 逻辑清晰地和藩王代表的老爹说完藩王存在的必要性,祁元询又略略提了现今削藩的不可行性和难度值。 事实上,这种历史问题,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想出解决方法的,古人解决这种问题的成功例子,也不是不管时代背景,就能直接实行的。 祁元询只说了个大概,剩下的要组织好语言说出来,实在是太长了,他爹让他写出来,下次考校的时候带过来。 突然给自己增加了个临时考试任务的祁元询:…… 藩王问题是个难题,至于宗室待遇问题,倒是比较好解决。 如果不是太孙借机发难,将这两个问题相提并论,宗室如何,倒是不用怎么费心的。 天子出身穷苦,亲族凋零,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也看顾异常。 看顾的同时,又看重嫡庶,宗室待遇的改革,势必会牵扯到现今藩王与其后代们的待遇。 已经颁布了,宗室待遇是明明白白记录于其上的。 贸然改革,相差过大,必会令人生怨,做得不彻底,见效慢不说,也不见得会有多少效果。 只说那汉时的推恩令,若谈到削藩,少不得提这道政令,可推恩令能有效,还不是吴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将一众藩王都打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