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_分卷阅读8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3 (第3/4页)

了——太子离世后,郑王这位太孙暗弱,凉国公便很快倒了霉。

    除此之外,受命领军的,除了德高望重的几位国公,便是秦王、晋王、赵王等诸王!

    乾圣帝对勋贵们不在意,却不能不在意自己的兄弟。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哩!

    所以诸王领军,做主帅,乾圣帝还没下定决心。

    是以群臣推举,又有不同的分类。

    祁元询的那一堆叔王,以他看,其实是没戏的,几位提名宗王的部堂,怕是还没从宣武时代走出来。

    剩下的便是勋贵与皇子——说白了有且只有汉王这一个人选。

    为什么曹国公李景隆、西平侯沐春是元从勋贵中的代表人物?

    不是因为他的爵封最高,而是因为他们和皇家的关系最亲近!

    别看当年光幕中,曹国公率军五十万都被赵王世子一万拒敌于城外,就觉得这人不堪重用,光幕记载中的“建文帝”怎会让这等人当主帅。

    其实从各方面来看,当时的情况中,曹国公都是最佳人选。

    魏国公和赵王一脉关系密切,就算祁元询当年居于京中就感觉出了大舅舅的避嫌态度,在建文君臣面前也是不顶用的。

    西平侯,离得太远,且掺和这件事着实尴尬。

    反倒是久居京中、屡受皇恩的曹国公,是最好的选择。

    光幕上所言的李景隆是第二代曹国公,第一代的曹国公是上皇宣武帝的亲外甥,丧母后便由舅父宣武帝抚养长大,情分格外不同。当时他的父亲、也就是上皇的姐夫还活着,受封恩亲侯,又转封曹国公。

    也就是说,初代功封曹国公的,是李景隆的父亲、追封岐阳武靖王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