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 (第2/4页)
党带来政策利多,于是他甚至被部分媒体预测选后可望升任行政院副院长一职。 因此,在各部会中一向属于「冷衙门」的商务部,随着部长大选后有希望高升到行政院,这阵子竟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商务部大门口除了那一群固定在广场前觅食的鸽子与麻雀外,现在则是又多出了一些电视台记者。 「部长,去年顺利洽签双边经贸协定之后,今年预定进行的区域贸易协定如果完成谈判,您预估每年可以再增加多少贸易额?」 「如果在年底可以顺利签署区域贸易协定,您认为这对执政党的总统大选选情能够加分吗?」 「部长!有传闻说您在大选后会接任副阁揆,请问您的看法……」 像这样,记者把部长团团包围住、穷追猛打不断追问的情形已经在部里上演过好几次了,而部长通常都只是搬出样版式的回答、从不轻易透露什么讯息。基本上,这才是官场上的明哲保身之道,因为很多事情太快说出来只会见光死,在大局还没有底定前,最好什么也不要多说,毕竟多说就有可能多错——这一点,看过许多商界与政界大场面的部长自是了然于心。 跑政治线的记者比较关心的是内阁人事的变迁,但是对财经记者来讲,签署区域贸易协定后所衍生的种种现象,例如对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实质助益或是对国内传统产业造成的冲击等,这才是他们最关切的议题。而财经记者明白部长的专业并非贸易谈判,问部长其实问不出什么东西,因此便直接向贸易局的谈判团队请教协商的细节。 严灏早已料到财经记者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