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135节 (第2/8页)
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吗?如果那地主不姓贾姓黄,活脱脱就?是黄世仁呀。 平常真看不出来,她爹这样?会编故事,嘿嘿~ “好了,快吃饭吧,窗台那里有?腊八蒜。”姜冬月边说边用笊篱盛饺子,“今天的馅儿rou多菜少,咱们也庆祝一下。” 交公粮和交租子相比,自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然而实事求是地说,这负担并不轻,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羡慕城市户口、工人身份。 以她家为例,每年夏天要交三百斤麦子,秋天要交三百斤棒籽,全部晒干扬净,没有?任何杂质糠皮。 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往前数十年,一亩地小麦精心伺候着,仅仅能收五百来斤,还是在地里现称的,没晾晒脱水。 有?时?候年景不好,又没到遭了灾免公粮的程度,那一季家里就?得吃陈粮或者想办法买粮。 近些年发展起来了,村里人都会施肥、打药、买粮种,亩产量大幅提高。最重要的是有?板厂,但凡肯吃苦准能挣到钱,不必一心盯着土地刨食,手头就?活泛得多了。 饶是如此,取消公粮依旧让庄稼人止不住激动欢喜,除了像姜冬月这样?包饺子的,还有?成群结队去村头土地庙上供的。 趁着年味儿没散尽,人缘广的找村干部打声招呼,自发组织了庆祝活动,在戏台敲锣打鼓扭秧歌,很是热闹了两天。 那些花花绿绿的衣裳和花轿、旱船等,一半是陈大娘压箱底的私藏,另一半是唐墨和刘国?辉等开板厂的社?员摊钱赞助,多少图个喜庆。 因着人太多,戏台那块空地不够发挥,还有?两队人交错着从村东扭到村西。甭管腰里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