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幢身刻经文 (第1/4页)
从造型风格上看,与唐前期,如昭陵、乾陵高大壮硕的石马相比略小,比例准确,雕刻精致。 这与唐建陵的石马相似,应为唐中期之物,为唐代陵墓石刻中的精品。 如果说狮虎、画像石、骏马等数量不少,那么这里数量最多的肯定是佛像。 当然,佛像可在碑上的也有不少,比如西魏的佛道四面造像碑。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土,其传播方式除经典文字外,“因像设教”更易于被信众接受、膜拜。 魏晋以降,造像之风盛行,除大规模地开凿石窟寺外,单体的寺庙、民间造像亦风靡全国。 这些造像大致有三类:一是造像碑,即将造像与中国传统的碑刻相结合,利用碑的形制在上面开龛造像,雕刻供养人及发愿文等; 二是背屏式造像,依托背屏,以浮雕的形式刻出单尊或多尊像及护法的狮、龙等形象; 三是单体圆雕造像,雕刻单独的佛、菩萨、天王、力士等这些造像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中经典肯定是释迦、多宝佛造像,陈文哲在这里看到的仿品是仿的北周时期的经典造型。 像是这样的石像,西陕汉唐石刻馆遗存有大量的佛教石刻。 该馆收藏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时期造像数十尊。 北魏早期佛像,受键陀罗、秣菟罗艺术风格的影响,有明显的外来因素。 北魏中晚期推行汉化政策,佛教造像与我国传统艺术风格融合,形成了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的特征。 比如馆藏的北魏造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