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_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幢身刻经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幢身刻经文 (第3/4页)

陀罗尼经》很快在全国流行。

    诵读此经可消除罪业,免除轮回诸恶道的痛苦,遂被刻于石幢。

    经幢一般为八棱形,也有六棱、四棱,下为幢座,中为幢身刻经文,上有相轮宝珠等。

    由于经文中有“安高幢上”的供养方式,每当经幢上的尘士飘落于身,或经幢光影映照于身,即“尘沾影覆”,神力奇妙。

    故广泛刻制安置于通衢、宫廷、寺庙、坟域等处,遍布大唐各地,亦见有其他佛经如《金刚经》《心经》等刻于经幢之上。

    该馆收藏的唐代经幢座,方形四边各1米多,高0.42米。

    正面左中部正书,“大唐皇帝供养”。

    皇帝跪坐于榻上,身着冕服,头戴冤旅。

    面相丰雍,神情庄严,双手于胸前执笏板,榻前有一男侏儒,身后有执扇侍臣。

    右侧中部正书,“大唐皇后供养”。

    皇后跪坐于榴上,着唐代皇后礼服中最高等级的“袆衣”,面相丰润,神情娴头戴花簪,前挂三串步摇,双手于胸前执莲蕾,后有执华盖、执扇侍女。

    最左侧刻“言亡考桓元徽供养”“大宝幢主清信士桓纳言供养”字样;

    最右侧刻“言母金氏供养,幢主清信女言妻赵氏供养。

    右边刻有八位供养人形象,每人头戴幞头,着圆领长袍,足穿靴,上方有各自的官衔、姓名。

    左面刻:“故人赵元哲供养”。

    其妻跪于榻上,其他供养人或跪于榻或站立身边各有题名。

    背面中间为兽首,双龙腾云相交,两侧各一只蹲狮,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