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玉记_分卷阅读7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0 (第3/4页)

   上头来了命令,派了人下来,说梨园对社会风气有劝化之用。这话乍一听是没错的,因为伶人们演的大多都是除恶扬善,忠君爱国,劝人向好的戏码。自古伶官位卑,能得这样一句肯定,大伙儿听着原本是高兴的。但是来访者很快把话头一转,说梨园风气不正,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需要肃正,以发扬好的作用。去芜存菁,一来能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对社会的教化意义,二来也能改变社会对梨园的看法,提高伶人的地位。

    可什么是芜,什么是菁。官老爷和艺人们的看法就大大不同了。

    最后因为不能谈得拢,就转而说起年轻艺人的教育问题来。男旦侑酒,学戏挨打这些,自然都不能算作好的风气。所以必须是要正一正的。

    这事儿有利有弊,一时倒是还不能看得分明。可秦梅香总觉得心里不安。

    戏就是戏,戏的好与坏,是伶人与座儿说了算的。传统戏之所以能一代代传下来,靠得不就是戏迷的肯定么。然而这些话一讲,那边立刻就表示了不赞同,并且点名把秦梅香的旧戏拿出来说了。

    秦梅香默然。

    他从小学戏,正经的不正经的师父,有过好几位。传他醉仙楼的那位徐师父,是梆子戏艺人,一生最得意的两出戏,其一是,其二就是。因为都是难戏,能学成的徒弟一共也没有几个,所以传起戏来倒也不那么藏私——反正教了也未必能练成。江湖戏班,从前走南闯北地讨生活,本来就困苦。这位徐师父识人不善,盛年时被人骗光积蓄郁郁而终。

    他当年待秦梅香几乎算是虐待。班中赶戏,十岁的秦梅香绑跷一走就是三四十里,磨得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