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百二十五、追古之言(下) (第2/4页)
求远比计划急迫。修士们根本来不及争讨出个结果,就发现,如同地震般,大的震动过去,总会留下小的余震。天道虽不再动荡,可灾难远未消弭……」 白郅易思绪飘零,回忆不断吹落「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都清楚。」 「游龙尚有蟠于泥泽之时,谁的岁月里又未曾妥协?」顾玉成接过话茬「三皇五帝最后还是妥协了。选择用大荒殿来恢复修为、抵御天道余震……. 修仙时代的三皇五帝,与修炼时代的三皇五帝,也确乎都是三皇五帝。只是舍去了元气铸造的境界,转而迈入灵力的规则中。」 这也符合传说中,大荒殿内走出了三皇。——倚仗大荒殿内的天地灵气(实际上是海量精纯元气)快速恢复境界。 可惜天道余震虽不复威势,三皇也非是当年境界了。 三皇在时,还能压住大荒总体局势。 到了五帝时,整个天下就乱成一锅粥了。 「那时候,东皇太一在做什么?」白郅易对此很好奇。 圣黎苦笑「师尊凭借东皇钟遁入空界,勉强保住凝鼎之境。」 这次众人都有些惊讶了。顾玉成尤甚。 武器分为九品,有灵之器方为法宝。修士称自己手中武器为法宝,就是纯粹的以讹传讹。——无尖不商,最后不也传成无女干不商了? 法宝,必是九品之上;东皇钟,便是法宝。 法宝在手,犹遁匿不出天道的劫罚? 圣黎解释道「入海之江,终不如海。师尊一身本领,是建立于天道之下的。又如何能超脱其外?」 众人释然。 「不过师尊生性豁达而自负,经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