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杀猪待客 (第3/5页)
本生意,吕伯奢积攒一些钱财,用这点钱买了二十多亩地,种小麦、高粱等,积少成多,家里越来越富裕。 人富了,名气也大了,镇上的一个大户看上了吕伯奢,便把她的闺女嫁给了吕伯奢,吕伯奢有了娘家人支持,生意做大了,种地规模也变大了,俨然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 然而,吕伯奢心里有一道坎,那就是自吕家先祖到他这一代人,历经十数代人,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读书做官的,这让吕伯奢极其不甘心。 吕伯奢与大户女儿结婚后,便生了三个儿子,有了儿子后,吕伯奢把所有心血和精力都放在儿女教育上。 为此不惜花大价钱,聘请县里小有名气的私塾先生,专门为他儿子授课。 先生很用心教学,但吕伯奢的三个儿子除了老三,其他都不是读书的料。 老大读书读到十三岁,说什么都不想读了,老二呢更是调皮捣蛋,从小就喜欢上树掏鸟窝,下水捉鱼鳖,唯独不喜读书,尤其是四书五经,听着就像和尚念经,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老三人很聪明,读书也很用功,先生对他很满意。 先生称赞老三:根骨和悟性都不错! 吕三天真地以为从此可以一鸣惊人,然后举孝廉做官。 但现实狠狠打脸! 吕三,小地主家庭出身,连豪强都不是,想举孝廉,犹如痴人说梦。 两汉时期想要做官,只有举孝廉和朝廷征辟二途,征辟就别想了,举孝廉还有点机会,但机会也渺茫。 举孝廉条件极为苛刻,程序更是复杂,而且这其中牵扯很多微妙因素,如家庭出身,师生关系,个人才能等等,最主要的是大多数人努力一辈子连举孝廉的门槛都摸不到。 吕三在举孝廉这条路上接连碰壁,最后也只能心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