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28【解元】 (第3/7页)
还算好,举人第一都难中进士,花钱买通考官作弊,还不如请考官保送。 真正作弊成风的是江南,有希望中进士的太多,举人名额竞争过于激烈。 曹官们用朱卷对照墨卷查找,很快宣布道:“《论语》题,白崇彦第一!” 接着又宣布:“《论语》题,闵子顺第二!” 朱铭只考了《论语》第三。 杨知州比较三分卷子,说道:“朱铭的文章,立论当判第一,可惜制艺功底还稍显不足。” 李通判拿过来,点头道:“确实如此,毕竟年龄尚幼。第一次上科场,能写成这般已难能可贵了。” 说白了,朱铭在写经义文时,思想立意高过他的古文功底,有些地方表现得不是很好,还要多多练习写小作文。 杨知州说:“就当他《论语》第三吧。” 接下来拆《孟子》卷,闵子顺第一,朱铭第二,白崇彦第三。 只能说,八股文极有效果,白崇彦往年解试,成绩都在五六名开外,现在却总能排进前三。 宋代科举,真正看重的是策论! 把策论试卷全部拆开,朱铭那三策一论,全部被评为第一,这得益于他优秀的键盘侠功底。 李通判在朱铭的名字上画圈,感慨道:“这个朱成功,不愧是八行士子。今年或许不中,过几年也能金榜题名。” 杨知州笑道:“你却是运气好,当了他的座主。” 李通判说:“发解试而已,哪来的什么座师。” 宋代举人还真不讲究座师,否则他们的座师也太多了。 杨知州说:“香火情还是有的。” 杨知州已经接到调令,不再聊科举之事,跟李通判相约去喝酒,余下的事情全交给曹官处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