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_第二十六章 跑的快一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跑的快一些 (第3/5页)

 相比较来说,前两个科目都可以完全靠死记硬背,毕竟圣贤书的注释,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只要多看看那些大贤的注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最难的就是策论。

    策论则是论述当前存在的政治问题,写出一篇文章,交给考官评判。

    之所以科举制度会形成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六十年前的那场“元熙南渡”。

    元熙皇帝身陷北蛮,朝廷被迫放弃燕都,搬迁到了现在的都城建康。

    搬到建康之后,北境蛮族不依不饶,带兵南下,意图马踏中原,让大陈朝廷上下官员战战兢兢,朝野之间竟然没有一个人有办法退敌。

    于是,当时带着朝廷搬迁到建康的元德天子昭告天下,求抵御北蛮之法,最终一个读书人来到建康,面授天子退兵之法,天子依法施为,成功退却北境蛮兵,保住了大陈的半壁江山。

    自那之后,策论便成为大陈科考的主流,几十年来几乎每一届科考都会考学子策论。

    按照朝廷的说法,就是“问政于天下”。

    沈毅这么多年都在读书,对于他来说,帖经墨义都不是什么问题,因此陆夫子给他出的便是策论,策论的题目是“边患”。

    边患,是大陈王朝经久不衰的话题,六十年来一共二十三次科考,二十次正科,三次制科,其中以直接以边患为题的策论,就多达三次,与边患有关的题目,更有五次之多。

    因此,六十年来,边患这个题目被无数读书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