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宰相_第六十八章 壬辰倭乱(一)侵朝战起(5.8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壬辰倭乱(一)侵朝战起(5.8K) (第3/10页)

了早起的击发装置,点燃的火绳固定在击发器上,射手瞄准目标之后扣动击发器,火绳点燃击发药将弹丸射出。

    这样一来射手不需要在瞄准的同时点燃击发药,可以从容的对目标进行瞄准。

    并且就是与近百年前的欧洲火器对比,三眼铳也比欧洲手炮要差。

    即便是1500年时候的火门枪,可以看到已经有了简易的枪托和准星,不是像明军那种一根光杆子。

    在《骑马与砍杀》等很多游戏和历史影视作品中,会将三眼铳如火绳枪一样抵住肩膀用眼睛瞄准。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由于制造原因,明朝的火器很容易炸膛,在腰部炸膛尚且有棉甲保护,再说只要不命中要害人就会没事。

    若是将其抬到面部瞄准,以明廷火器对使用者的威胁大于敌人的情况,也没有士兵敢于把三眼铳抬到在家面部,一炸自己的命肯定没了。

    但是事实上经过考据的三眼铳一直都是腰射武器,明军也从来没有将他们抬到面部高的位置对敌人瞄准。

    既然不会瞄准,三眼铳的命中率比火绳枪更不知道偏到哪里去。

    而明朝直到16世纪中期与侵害闽浙的倭寇的交战中,才了解了这种神器。

    与此同时铁炮在日本得到迅速推广,在明朝,鸟铳的发展却步履维艰。

    明政权已是日暮西山,再过不到百年就要翘辫子,根本无力负担装备火绳枪的开支。

    防具方面,日军由于御贷具足的政策,足轻都有机会借到铠甲,因此披甲率较高。至于网络世界盛传的“日军竹甲论”是纯粹的谣言。

    奈良时代日军基本装备的就是铁甲了。甚至连杂兵戴的阵笠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