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第六十一章 工业建设(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工业建设(下) (第4/4页)

,就需要占用多少人工、消耗多少金属和炸药?而巩县兵工厂却偏偏又不能生产发射这些炮弹的身管火炮(75mm、105mm和150mm三个口径。),这不是浪费吗?

    当然,老蒋如此安排,或许是出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但一旦对日开战,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多个兵工厂各自负责一部分产品的生产模式就会暴露出巨大的弊端,哪怕只有一个被日本人占据或是摧毁,都会令武器弹药的供应出现巨大缺口,而且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替代者(所以老蒋开战前后将兵工厂都集中到重庆去了,但运输的费用与路上的损失却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比如广西的那个就毁掉了一半。)。而对只有这一个兵工厂的红八军团来说,这种产品结构就更cao蛋了,就拿105mm榴弹来说,红八军团现在一门105mm大炮都没有,每月生产14000发炮弹的产能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此外,巩县兵工厂的很多产品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胡卫东居然在“新厂”的生产计划里看到了光气等几种毒气的名字。好吧,就当老蒋是未雨绸缪,这些毒气是准备用来对付日军而不是同胞的,但这些一战时期的毒气对于装备有防毒面具的日军来说,又能有多大作用呢?再说,以国军的装备水平和弹药供给,与其浪费产能来生产毒气,还真不如全力生产常规的枪支弹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