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3节 (第2/7页)
拖延耽误。 “拟旨。” 核名实是考核官员的名望和实干,简而言之就是考成。 一直以来,官员的升迁调动都没有明确标准,频繁调动导致一件事情还没处理妥当,人已经调走了,事情都丢给下一任,而下一任也不了解情况,事情就这么耽搁下来。 虽然朝廷有京察制度,但已沦为党争的工具,并无实际用处。上一次京察,徐阶和高拱斗得天翻地覆就足以证实这一点。 张居正建议,朝廷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成制度,来对官员进行考核,提高办事效率。 在固邦本中,张居正开篇就提到攘外必先安内:“自古极治之时,不能无夷狄盗贼之患,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唯是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然后夷狄盗贼乘之而起。盖安民可以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其势然也。” 只要国内百姓安居乐业,不总想着翻盘朝廷,即使外有夷狄之患,也不足为惧。 要想国富民强,首先是节俭,其次是严惩贪腐,推行新政,开源节流。 这里他也给了朱翊钧两个建议,第一是吏部选拔官员的时候,必须考察实干能力,还要有一颗爱民之心。第二是严惩贪官污吏,抄没家产以充军饷,巩固边防。 “拟旨。” 第六曰饬武备,这一项是张居正最大的担忧:“臣之所患,独患中国无奋发励激之志,因循怠玩,姑务偷安,则虽有兵食良将,亦恐不能有为耳。” 打仗不仅需要粮饷和良将,还需要上下一心的意志和勇气。 看到这些话,朱翊钧便想到他在《清明上河图》中所看到的景象,皇帝在风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