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6节 (第1/6页)
王小姐不答反问:“公子认为‘恬澹’是何意?” 这个难不倒朱翊钧:“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乃是清静淡泊之意。” 王小姐赞道:“公子博学。” 朱翊钧明白了:“所谓‘恬澹教’表达的是与世无争的、淡泊名利的心态,抑或是官场失意的豁达。”说到这里,他露出个轻蔑的笑:“王世贞,南京大理寺卿,正三品。王锡爵,国子监祭酒,正四品。” “他俩还不满足?” 他俩当然不满足。 王世贞的同年中,李春芳、张居正都是首辅,三甲的殷士儋也是次辅,汪道昆现任兵部尚书,就连吊车尾的殷正茂也是南京户部尚书,掌握整个应天府的经济大权,也比他这个南京大理寺卿风光许多。 他家世代为官,他本人又颇受江南文人追捧,在官场上却总是混得不如意。 王锡爵更不用说,他是嘉靖四十一年的榜眼,一直在翰林院供职,曾是穆宗的讲官之一,下一步就是入阁拜相。他的同年申时行已经是次辅,余有丁也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就他,被高拱赶来南京。多次向张居正示好,想调回北京,张居正却始终不搭理他。 “我听说,有许多浙江文人反对王世贞。” 王小姐的话唤回了朱翊钧的思绪:“为什么反对他?” “反对他提倡的摹古之风,称他为‘妄庸巨子’。” 朱翊钧想起曾经徐渭对王世贞的评价,这倒是对上了。 他又找王小姐要了一份弟子名单,这些人基本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仕途不顺,或者说因为反对张居正,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另一类,是即将参加科考,而反对张居正改革的人。 如此看来,王锡爵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