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纪_第一六四章:粮长黄秀才(求订阅、推荐、收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四章:粮长黄秀才(求订阅、推荐、收藏) (第1/4页)

    东安县城

    “怕什么,又不是我们逼那个穷酸接的粮长。欠债还钱,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咱们手上有白纸黑字的文书,就算是徐光启,他也不能不讲理不是。”花厅中的胖子大声的叫道,他已经完全放平了心态。

    徐光启,他还真的不怕。

    端起茶杯,一仰脖把杯中茶水一饮而尽。胖子把茶杯又往矮几上一墩,身子放松的向后一仰,压得摇椅“吱呦”一声。

    胖子撇了一眼老二,大声叫道:“还不快给我续茶,一点眼力价都没有,笨的像猪一样。我怎么就听了你的。早就该收了那个穷酸的田地。”

    收起折扇,老二悻悻的拿起茶壶把茶杯蓄满水。看着老大那球一样的身材,心中暗骂:“也不知到底谁更像猪一点。”嘴上却不敢再多说一句。

    乡村茅屋中

    黄秀才一脸苦笑着回答徐光启:“不瞒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学生也不知当时怎么就有那么大的胆子,竟然敢去接粮长这个职位。”

    在大明,“粮长”并不是个编制内职位。

    所谓粮长,它更像是一个承包头的角色。

    简单说,粮长实际上就是大明乡村的包税者。

    大明建国前的义军时代,朱元璋为了顺利收取乡村的农税,特意设立“粮长”这个完全不在编制的角色。

    从义军时代直到洪武年间,粮长一直都是由本乡本土中,田产最多的人担任。

    朱元璋规定,各乡村由粮长负责将乡村各户的农税征集到一起,然后集中运输到官府,运输费用由官府补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