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4章 下海潮 (第2/9页)
都要马上去安排并抓紧。” 七位总理参政,都只是点头,没有人再反对了。 “很好,既然大家都点头,那就要全力以赴,不要阴奉阳违。有意见就说,没意见了就努力去落实,朕最讨厌的就是阴奉阳违,背后扯后腿的行为,若有人有这样的念头,朕绝不容忍。” “好了,第二件事,就是官吏大考。这也是一件大事,朕很重视此事,也希望你们重视起来,朕准备从朝廷各部衙抽调专人,组成一个联合考核组,专门负责此次考核。” 官员考察,其实各朝都有。 比如明朝之时,就有专门的京察制度。 京察是京官考察,最初三年一察,后来十年一察,最后又改为六年一察。四品以上官员考察后,或升或黜,由皇帝亲自裁决,五品以下的退休、降职、免职和革职各有不同,也称为内计。 有内计当然也是外计。 外计就是专门考察地方官员,也称为大计。在明朝时,京察是由吏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联合负责主持。 这种考核制度本质上当然是积极的,京察把考察的不称职官员共分为年老、有疾、罢软无为、贪yin、酷暴、素行不谨、浮躁浅露、才力不及八类,其中年老有疾强者退休,罢软无为、贪yin酷暴者革职为民,素行不谨者免职,浮躁浅露、才力不及者降一级外调。 考察的方式,则是采取向部院发出访单匿名考察,完成后由内阁票拟去留,或者发还各部院重审议定,最后造册奏请皇帝裁决,将察疏下发。在京察结束后,言官对留用官员的弹劾,则称为拾遗。 因京察免职的官员,不得再叙用,而被言官拾遗所攻击的官员,一般也无人有幸免。 不过从万历时期开始,京察就变质了。京察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